|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理科试验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 |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 | - | 2 | |||
| 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 | - | 1 | |||
| 工科试验班 | - | 2 | |||
| 化学类 | - | 1 | |||
| 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 | - | 2 | |||
| 机械类 | - | 2 | |||
| 材料类 | - | 3 | |||
| 材料类(特种功能先进材料及全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 | - | 3 | |||
| 自动化类 | - | 2 | |||
| 生物工程类 | - | 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 | 3 | |||
| 工商管理类 | - | 1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2 |
1.这个专业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未来怎样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时代重点发展的基础和前沿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电路与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未来人们对性能更加优异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需求,特别是对建立在器件基础上的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需求不断提高,新型的微纳结构、特殊效应和功能以及新的工艺将会不断出现,推动新的电子器件、电子系统的不断进步,这些都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将在电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更广泛的用武之地。
2.这个专业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本专业依托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所依托的学科在近几年全国学科排名中,位置不断靠前。本专业 2013 年被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在计算物理、光子晶体、纳米光学、新型功能材料以及超声检测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学生将会掌握宽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校“萌芽杯”科技创新及学术论文大赛、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专业拥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专业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签订了“3+2”学生联合培养协议。根据协议,学生在英国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拉夫堡大学的硕士学位。
3.这个专业的特色课程都包括什么?课程学习能让我的综合能力提高吗?
特色课程包括:结构化学,高分子材料,光电子功能高分子。这些课程与我校强势学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有关,学习这些课程后,有利于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与高分子材料的交叉、融合与创新。
课程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
参加课外学科兴趣小组,物理协会,数学建模,“萌芽杯”、“挑战杯”等科研训练计划,并积极主动与同学和导师讨论各种问题,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4.我在本科生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吗?
本科期间,学生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萌芽杯”启蒙科研、高年级“挑战杯”以及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班等参与一些科研活动等,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曾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研竞赛一等奖。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深造情况概述
2021年,我校就业育人工作成效明显,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对我校就业帮扶工作予以肯定;“涵育军旅成才文化浸润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我校牵头策划并首批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我校宋来新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委员;获评“2021年度高校就业最受欢迎奖”;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评选最佳组织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获评北京市就业金课;光明日报就我校就业工作发表了题为“办实事、强特色、搭平台、促就业:北京化工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精准推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报道。
全年共计举办专场宣讲会312场,其中因疫情影响与企业合作举办线上宣讲37场;共举办或参与举办专场和大型线上校园双选会32场、线下校园双选会18场,参加双选会的招聘单位共计7700余家,保证就业信息充足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深耕细作“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184场,为毕业生挖掘精品网络就业指导公开课资源79门,累计参与毕业生超过6000人次,覆盖全体毕业生。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155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42.40%,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833人,考取外校研究生607人,二学位116人;共有291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93%。升学深造总人数为1847人,比例为50.33%。
读研保研
主要升学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升学比例:17~21年:38.28%,37.58%,37.01%,39.73%,42.40%
留学深造
主要留学深造院校: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留学比例:17~21年: 9.50%,9.79%,10.80%,9.34%, 7.93%
就业方向
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占40.33%,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比35.42%;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占比38.11%,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服务业,占比16.16%;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国有银行、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就业地域分布图:北京 占比40.33%,东部地区 占比35.42%,
西部地区 占比12.75%,中部地区 占比9.20%
东北地区 占比2.30%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公司等。
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腾讯科技、小米科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全球著名企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集团、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哈尔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银行等。
研究生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留学方向: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具体批次为准。
报考条件
1.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且无色盲、色弱。
2.具有参加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资格的美术类考生。
录取原则
1.考生专业统考成绩须达到本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文化课成绩不低于本省相应批次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录取控制线。
2.外语语种建议英语,且外语成绩要求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外语高考总分的40%(含)以上,其余单科成绩不做要求。
3.实行传统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不分文理)排序进行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750×60%+(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750×40%,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高的考生,文化课成绩也相同的考生,依次优先录取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高的考生。
4.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按照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具体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进行投档,学校负责审核录取。
详情见《北京化工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往届生与应届生一视同仁录取;各专业录取均无男女比例限制。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类、理科试验班、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类(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类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工程管理、数学类(包含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材料类(特种功能先进材料及全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水产养殖学(含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类、地理信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一到大三在北校区、大四在东校区就读)、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大一到大三在北校区、大四在东校区就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科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数学类(含金融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科试验班(髙材精英班)、工科试验班(大数据技术)(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类(中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青海省招生专业: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计学)、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金融学类(中外合作办学)(金融数学)等5个专业

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教育学(体育方向)、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英语(国际体育)、英语、英语、新闻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健康方向)、新闻学、体育经济与管理、新闻学(体育新闻)、运动康复、教育学、新闻学(体育新闻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应用物理学、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数学类、理科试验班、自动化类、经济与贸易类、土木类、应用化学、工商管理类、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通信工程、工科试验班类(卓越计划)

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等4个专业。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北京建筑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201

2018年北京工商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新闻传播学类、机械类、计算机类(经济信息管理类)、计算机类、经济学类、经济学类(财经类)、机械类(机电工程类)、法学等8个专业。2018年北京工商大学青海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青海省招生专业:生物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材料类、材料类(特种功能先进材料及全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机械类、工科试验班、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试验班、化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自动化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