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人力资源管理(在江宁校区学习)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10390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历史类 | 583 | 4377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90 | 9893 | ||
| 文科 | 378 | 3622 | ||||||
| 人力资源管理(在江宁校区学习) | 2019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8 | 3721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74 | 9621 | ||
| 文科 | 365 | 3637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69 | 9034 | |||
| 文科 | 360 | 328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从事人力资 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组织行为学、组织与工作设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 酬与福利、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9 |
| 文科 | 597 | ||||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5500元/年,包含专业: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202.市场营销+120203.会计学+120206.人力资源管理+120402.行政管理)(招生特征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办学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含管理科学(基地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0 |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7 |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 历史类 | 595 | ||||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5500元/年;含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8 |
| 上海 | 工商管理类(含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0 |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3 |
| 吉林 | 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0 |
| 辽宁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 历史类 | 611 | ||||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9 |
| 天津 | 工商管理类(含管理科学(基地班)、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甘肃兰州)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3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人力资源管理(在江宁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4 |
| 历史类 | 583 | ||||
| 新疆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 陕西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 四川 | 人力资源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 湖南 | 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 |
| 历史类 | 592 | ||||
| 河南 | 人力资源管理(江宁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0 |
| 安徽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7 |
| 浙江 | 人力资源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1 |
| 河北 | 人力资源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奏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般情况下:免费医学生、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招生计划安排在提前批,高校专项计划在提前批之后、一批之前,其它计划安排在重点第一批;最终以各省级招生部门计划公布的为准。
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 http://zsb.lzu.edu.cn/,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http://zsb.lzu.edu.cn/yishulei/index.html。
兰州大学每届本科毕业生中,除定向生外,50%以上的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中,每年1100余人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接近应届毕业生的四分之一左右。
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中,在非本校所在地就业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西安,进入国家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及战略新兴行业就业的毕业生近50%。
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培养模式为兰州大学毕业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加上跨专业、跨学科辅修课程模块化设计,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缘结构,丰富了知识体系,为学生从事符合自己兴趣和志向的专业研究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可能,为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拓宽了渠道。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2亩。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历经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组、中央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水利系等多次更名)。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院,钱正英为首任院长。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信息学部、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河海里尔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专业院系和大禹学院(拔尖人才培养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截止2021年9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5912名,其中研究生15642名,普通本科生20502名,成人教育学生18591名,留学生1177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5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540名,博士生导师596名;现有院士5人(其中外籍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5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名,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300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团队22个。
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等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学科以优异成绩获评A+;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位列位列A-,跻身全国前10%;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科获评B+,位列全国前20%。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0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42个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大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3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2012-2019年教师教学竞赛总成绩位列全国第18名,2019年学生学科竞赛总成绩位列全国第33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江苏省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获评A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己任,聚焦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南水电开发、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00余项。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各类人才,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学位联授、中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学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办学,服务企业国际化战略,加强人才定制化培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河海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训精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十四五”规划愿景,深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朝着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学校设有二十余项学生奖学金,奖学金覆盖面达50%,其中单项奖学金最高额度为8000元。为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河海大学,学校设立了优秀新生奖学金,奖励标准为10000元/人。
河海大学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勤、免、补”五位一体,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联动助学体系,保证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优秀学生奋发成才。
| 类别 | 名 称 | 设奖单位 | 奖励对象 | 奖励标准 |
| 奖励类 | 国家奖学金 | 财政部 教育部 | 全校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学生 | 8000元 |
| 严恺奖学金 | 严恺教育科技基金 | 全校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3000元 1500元 | |
| 徐芝纶力学奖学金 | 河海大学 | 力学类课程的优秀学生 | 2000元 1000元 | |
| 严恺港口、航道及海岸工程专项奖学金 | 两院院士严恺先生 | 交通学院、海洋学院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1500元 800元 | |
| 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奖优秀学生奖学金 | 张光斗教育科技基金会 | 水利类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8000元 | |
|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工程教育奖学金 |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 | 土木类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1500元 | |
| 潘家铮水电奖学金 | 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理事会 | 水文及水资源工程等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6000元 | |
| 章梓雄流体力学纪念奖学金 | 章梓雄教育科技基金会 | 水文等9个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1500元 | |
| 钱家欢岩土工程奖学金 | 钱家欢教育科技基金会 | 学习土力学等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 | ||
| 校长奖学金 | 河海大学 | 获得“河海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优秀学生 | 4000元 | |
| 西部创业奖学金 | 河海大学 | 致力于祖国西部水利水电事业的优秀毕业生 | 5000元 2000元 1000元 500元 | |
| 优秀学生奖学金 | 河海大学 | 全校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400元——1000元 | |
| 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 | 宝钢教育基金 | 全校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 | 10000元 5000元 | |
| 和汇奖学金 | 和汇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倪华杰校友 | 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5000元 | |
| 阿特拉斯•科普柯奖学金 | 阿特拉斯•科普柯(南京)建筑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3000元 | |
| 李立聪教授奖学金 | 李丽聪教授 | 高等数学等相关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800元 | |
| 基康奖学金 | 北京基康公司 | 水工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5000元 4000元 2000元 | |
| 华欧奖学金 | 华欧集团 | 公共管理学院二年级以上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1000元 800元 300元 | |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校友奖学金 | 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校友 | 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 3000元 2000元 1000元 | |
| 资助类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财政部 教育部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5000元 |
| 国家助学金 | 财政部 教育部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4500元 3000元 | |
| 真维斯大学生助学金 |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4000元 2000元 1000元 | |
| 校友助学金 | 河海大学校友助学基金会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1500元 | |
| 周玲雅奖学金 | 美籍华人周玲雅女士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2000元 | |
| 河海大学勤学奖学金 | 河海大学 | 品行端正、学业优良的贫困女学生 | 800元 | |
| 招商银行“一卡通”奖学金 |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1000元 | |
| 阿特拉斯·科普柯助学金 | 阿特拉斯·科普柯(南京)建筑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 2000元 | |
| 其他: 我校还有社会慈善团体、个人捐助等十多项资助项目,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 ||||
录取批次:
艺术类 提前批次
其他均在本科第一批
专业考试合格的考生,须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体检达标,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重点院校艺术类专业省控本科分数线的情况下一志愿报考我校。我校根据在各省招生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按考生高考文化成绩分省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文化成绩相同则按专业校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

河海大学通信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工程

河海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河海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和人力资源

河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属材料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属材料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

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人力资源

河海大学机械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河海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

河海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