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0-19 15:43:59 解决时间:2022-10-18 17:24

满意答案

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备注 、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制、软件工程专升本建档、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费、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
一、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 85
专业名称 软件工程
学校代码 1106
学校名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制 二年
学费 5800
建档 5
备注 培养地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地址:安徽省天长市金牛湖新区纵二路28号)
软件工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制 二年
类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较强的软件开发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并具备软件工程管理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素质,能在科研和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中从事软件研发、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开发以及软件项目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与测试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内容,加强组织管理、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其不仅具有进行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而且具备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英语、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成熟度模型、软件质量控制、实用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嵌入式软件设计、统一建模语言(UML)、人机交互设计、分布式系统、INTERNET程序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软件测试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工程应用基本技能,掌握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综合学科知识的方法;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和具备设计信息系统项目方案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素养全面、有持续发展潜力;富有国际化视野、市场与服务意识,符合现代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软件工程技术应用型与服务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由我校与知名IT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是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和服务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分析、开发、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以及软件项目工程管理特别是面向服务外包行业的项目研发和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编译原理、Web前端开发技术、Oracle数据库基础与实践、J2EE架构与开发、JavaEE富客户端开发、IT行业项目规划与实例分析、Android软件开发与应用、IOS开发、移动互联产品规划与开发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开发实践、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Android软件开发与应用实训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特别是软件外包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软件测试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有较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了解西方,能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学生;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英语流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发展趋势和掌握国际标准,满足我国日益国际化市场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系统分析;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事务处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客户端编程;人机交互;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服务器端编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概率统计;英语听说;信息安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I、项目II、军训等。

主要专业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

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软件开发与设计、软件测试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97
软科(综合)
132
校友会(综合)
76
武书连
484
US排名
学校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

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

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43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6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13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唯一“高教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近三年,研究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9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计361人次。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含出国)达41.52%。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项)17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277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落地江苏首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获批 “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10项,2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船重工724所、716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惠普企业服务集团(DXC)、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面深化合作,与航天宏图、墨迹天气、象辑知源、中科三清、华风、中国电科院、太极计算机、旗云中天、富景天策、新华三、奇安信、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校企研究院。建有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安徽天长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江北新区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30多家企业签约进驻,开启“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新征程。与天长市签署战略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已正式启用,谱写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莫纳什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0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国际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3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

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永恒主题,以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围绕“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的服务面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推动大气科学学科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毕业生就业

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唯一特等奖“高教社杯”、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挑战杯”竞赛全国特等奖、英语竞赛特等奖,在大学生电子设计、机器人、智能车等全国竞赛中均获得一等奖以上佳绩,连续三年获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40%,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达98.25%、升学率达33.23%。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16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南信大2022年全国咨询群:665715495

邮编:210044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025-58731378 58731387
传真:025-58731333
网址:http://zs.nuist.edu.cn


食堂


加分政策

根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的规定,在不降分录取的前提下,学校认可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的适当加分投档的政策,其他录取规则按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及我校有关招生规定执行。




  中专 2022-10-18 17:24

相关问答

  • 职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金融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1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专升本建档、金融工程专升本备注、金融工程专升本学制、金融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金融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金融工程专升本学费、金融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金融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金融工程专升本

  • 中专学校

    南京邮电大学专升本信息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2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专升本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升本学制、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信息工程专升本建档、信息工程专升本学费。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专业代码81

  • 职中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3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专业代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学校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建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学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学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专业名称、电

  • 职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信息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4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升本学费、信息工程专升本学制、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信息工程专升本人数、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5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费、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制、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人数

  • 职中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6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专升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费、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学制、电子信息工程专升本人数。

  • 职中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技术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7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学校名称、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专业代码、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专业名称、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学费、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建档、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学制、软件工程技术专升本学校代码。

  • 职中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8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学制、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学费、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人数。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专业代码

  • 中专学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9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学制、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费、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人数、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介绍专业

  • 中专学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报考|专业介绍|学费|对口专业

    10楼

    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升本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备注、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制、软件工程专升本建档、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软件工程专升本学费、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学校名称。软件工程专升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