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数控技术 | 2021 | 理科 | 325/183(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21 | 文科 | 380/191(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20 | 理科 | -/180(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20 | 文科 | -/180(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9 | 理科 | -/183(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9 | 文科 | -/197(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8 | 理科 | -/203(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8 | 文科 | -/240(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7 | 理科 | -/180(专科批) | /() |
| 数控技术 | 2017 | 文科 | -/196(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的维修与调试以及设备管理的能力,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和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材料、自动检测技术、公差配合、数控编程与操作、Cimatron数控编程、PLC可编程控制器、PRO/E基础、金工实训、电子基本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践等。
就业方向:
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数控技术工作,在企业从事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技术开发,故障维修,模具CAD/CAM以及技术管理工作。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零部件 识图与测绘、CAD三维造型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识读与编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各类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加工装备、常见零件程序编制方法与加工等基本知识,具备数控机床操 作、数控加工程序编制、CAD/CAM软件技术应用等能力,从事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加 工工艺编制、数控机床维护与调试、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发电设备制造、军事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数据设备制造等高端装 备制造业,从事数控机床操作、数据加工程序编制、数据加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现 场管理、生产调度、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中等复杂的产品零件图、装配图、数控设备电气原理图的识图能力;
3.具备熟练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以及正确选用刀具、量具和夹具的能 力; 4.具备手工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的能力; 5.具备熟练使用CAD/CAM软件自动编制较复杂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 6.具备准确检验零件质量的能力; 7.掌握数控机床装调与维护保养的技能; 8.具备初步的生产管理和生产调度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数据加工工艺 与编辑、CAD/CAM技术、机床夹具及其应用、机床控制系统、液压与气动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数控车削加工生产、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生产、三坐标测量、 CAD/CAM软件应用等实训。
在装备制造、数据技术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数控车工(中级) 数控程序员(中级、高级)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数控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办于2006年12月,2007年正式招生,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核准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77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万平方米。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铁道与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建有铝研究院、建筑材料检测实训中心等应用研究院和汽车与机电实验实训中心等7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材料类、机械类、建筑类3个专业教学工厂, 建有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9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图书总册数108.76万册。有建设工程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39个招生专业,其中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汽车营销与服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教师900多人。近3年来,学校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种竞赛,先后获奖160多项,其中荣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2项,第二届国际艺术设计作品展金银铜奖各1项、第三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取得专利、咨询报告等科技服务地方特色成果100多项。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广西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高校和百色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自治区“森林校园”、自治区“美丽校园先锋先行”、最具专业特色高职学院、创平果教育品牌突出贡献单位、先进单位等70多项荣誉。
目前,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在百色市、平果市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按照本科学校设置条件,全面加强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广西第一所工程类院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为北部湾、东盟经济区乃至全国的建设服务,为共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目前我院与北京鑫港环球航空国际航空科技研究院、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吉安建筑公司、广西平果铝业公司、广西信发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南宁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广西坛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共赢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兄弟汽车装饰连锁机构、广西桂益建筑有限公司、广东美的集团、广东美芝制冷设备集团、南宁机械厂、工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平果县政府、南宁市质量监督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等区内外100多家大型企事业达成共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为我院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广阔的平台。
更多就业信息详情请点击我院就业信息网http://www.gxgcedu.com/zsjy/jyb/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学院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学院初创于1951年,由宁夏商业学校、宁夏供销学校、宁夏粮食学校、宁夏农业机械化学校(宁夏机电工程学校)和宁夏化工技工学校五校整合,于2006年更为现名。70年的办学历程,使学院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同呼吸,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命运。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淀形成了“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训精神。
2010年,学院被确立为宁夏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3年,入选国家首批百所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建成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2016年,自治区党委授予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宁夏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7年,荣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8年,获得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承办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同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20年,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单位。
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学院创新实施了以“领航”、“铸魂”、“金钥匙”三大工程为重点的党建项目,获批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培育建成4个区级五星级、18个校级四星级基层党组织,2个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学校首批5个党建品牌项目以及8个党建特色项目顺利结项,22个党建“书记项目”正在推进。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讲堂”并开展各类宣讲教育30余次。指导出台了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学基础持续夯实。学院占地1538亩,建筑面积22.7万平米,固定资产10亿元,馆藏图书76.04万册,在校生近万人。建有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烹饪与营养及现代电子信息4个(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28个校内实训中心,173个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实训场所占地9.5万平米,实训设备近1.4万台(套),一次性可提供8840个实训工位。建成了智慧教室64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6亿元,生均达4.53万元。建有教学、学工等11个信息化标准应用服务系统,高速无线实现全院覆盖。拥有1个全区最大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产业专业深入对接。学院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人人出彩的办学方向,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枸杞产业、葡萄酒产业、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招生专业46个。建成了以4个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4个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为龙头,24个自治区级重点特色专业为支撑的7大专业(群),形成了“工科”与“商科”两翼齐飞的专业布局。现有信息技术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能源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会金融学院、商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学院及中职部等教学单位11个,学院已累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10万人,现已成为宁夏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地。
师资力量持续壮大。教职工637,其中正高级职称41人,副高级职称13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225人,博士28人(含在读22人);“双师素质”教师375人,拥有院级专业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79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建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拥有自治区“塞上技能大师”2人,自治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自治区拔尖人才3人,自治区技术能手7人,自治区教学名师29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 “五一劳动奖章”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师德标兵”和“教书育人楷模”2人。
教科研势头强劲。近三年来,立项教科研课题242项,其中厅级以上86项,院级横向课题137项;教师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28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已取得专利项目达115项。2020年,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50项,其中,在全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三等奖1项;在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得三等奖4项,获奖数量位列奖牌榜第二名。建成了1个由7名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16名企业专业(群)带头人及79名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立项建设42门区级、116门校级院级精品课程;建成7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校级素质教育课程平台、34门一体化课程、30门微课程,主持建设1个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参与建设完成2个国家级专业库;124门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22个区级教学(创新)团队。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坚持致力于服务人的终身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发展有空间。学院招生计划完成率始终保持在99.99%以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以上,一部分学生已成长为企业、行业的中坚力量。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4项,区级奖项1008项,获奖数量和质量稳居宁夏高职院校之首,并打破了宁夏高职院校获全国一等奖“零”的记录。2017年,起成为空军士官人才培养定点院校,已输送人才近百人。
创新创业深入实施。拥有全区高职院校面积最大的创业孵化园,建筑面积22974万平方米。推行“‘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双赛驱动、‘实验室+工作室’双创新实践、‘双师素质+双创资质’融合培养”的双创教育模式。近年来,获得中华职教社银奖2项,铜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赛银奖2个、铜奖2个;首届甘青宁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宁夏互联网+大赛金奖7个、银铜奖39个,优秀集体奖2个、优秀组织奖1个;宁夏挑战杯金、银奖各3个、优秀组织奖2个;宁夏三创赛银奖14个、铜奖若干、优秀集体奖1个、优秀组织奖2个。银川市营销挑战赛优秀组织奖1个。并设立为自治区发改委双创示范基地,自治区众创空间。
校企合作持续深化。学院牵头成立宁夏首个“政行企校”合作办学理事会、校校合作联盟以及4个自治区级、21个校级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3个产业学院。先后面向26个专业(群)申请并获批23个证书。截至2020年底,已面向18个专业(群)开展12个“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学生952人。联合中烹协、西门子(中国)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等50多家行业企业组建了5个职业教育集团、7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30个教师流动中心,建成了204个校外实训基地,承办了近180项自治区级以上职业技术大赛。
合作办学更加紧密。先后组团参访英、法、德等近20个国家20所院校,派出33批次273人次出国(境)参访交流和研修培训,与乌克兰国立经济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泰国暹罗大学、突尼斯苏斯高等旅游学院等近15所境外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国内先后与宁夏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福建黎明职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区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互派、专业共建、科技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发达省区兄弟院校创造开展“1+1+1”人才共育模式。
社会服务功能凸显。积极响应自治区脱贫攻坚战略要求,学校选派6名教职工在海原县双井村和久坪村开展帮扶工作,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启动了扶贫项目35个,结对帮扶2所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久坪村援建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帮助1000多人精准脱贫。学校2次被自治区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举办了全区退役士兵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班,98名退役军人顺利完成计算机、物流管理等专业学习,获得职业资格;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学生、军人、农民等开展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电焊车工以及化工总控工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4370人次,为服务群众和保障民生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先后承担了北京奥运会、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亚运会、第41届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餐饮及社会服务工作。学院社会声誉持续向好,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培育突出贡献奖”“技能人才培养奖”“职业教育创新奖”“全国教育成果奖”“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培养和使用技能型人才先进集体”“自治区定点帮扶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扶贫先进单位”“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心理健康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扎根宁夏、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办学方向,不忘初心振奋精神、牢记使命实干兴校,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