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齐鲁师范学院 | 甘肃医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86 | - |
| 校友会(综合) | 482 | 512 |
| 武书连 | 557 | 77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79 | 197857 | 444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452 | 259108 | 150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一段 | 476 | 205463 | 444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二段 | 435 | 294157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17 | 46063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97 | 9026 | 43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01 | 54136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高职(专科)批R段 | 313 | 93428 | 16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K段 | 461 | 18042 | 432 |
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
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2021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工作经验做法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案例。我校重视毕业生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毕业生培养质量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甘肃医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平凉卫生学校,2003年升格为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晋升为医学本科院校,更名为甘肃医学院。校园占地面积464.19亩,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共有编制930名,其中校本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24名,附属医院差额拨款事业编制606名。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9232人,其中本科生7411人、专科生1821人。开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助产学、儿科学、预防医学9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临床医学、中药学五个本科专业通过了首届本科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个、省级一流课程3个、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67所,校内学生实验实训场地141个共3.55万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9234.95万元,建有1个国家级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图书馆馆藏图书91.97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816种。
学费标准:本科专业学费46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5〕917号),专科专业学费45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4〕423号)。
住宿费标准:6人间9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5〕920号)、8人间700元/生·学年(甘发改收费〔2016〕1133号) 。
免费医学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甘肃医学院是甘肃省省属西医本科高校,承担着甘肃及西部省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就业工作坚持“指导为上,服务优先,导向为主,拓宽门路,赢得市场”的原则,以“为毕业生服务为宗旨,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毕业生求职期间,学院就业主管部门积极组织线上、线下大型校园招聘会及各类专场招聘会,充分利用各类网络信息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使毕业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积极参与招聘活动,为就业打好基础。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甘肃、新疆、陕西就业的人数较多,占总就业人数的80%以上。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区就业人数约占30%,在地级市市区就业人数约占30%,在县级以下地区就业人数约占40%。毕业生通过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求学深造、考取基层就业项目、参军入伍、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就业。从行业分布来看,我院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医药卫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专业对口率达95%以上,年底就业率平均达90%以上。
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为学院将来的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2022年,我院严格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院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机制,从职业认识、专业思想教育、求职技巧、角色转变、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积极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充分就业。
2021年学院继续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敢闯会创的意志品格。学院鼓励广大教师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促进教育思想观念转变,2021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2项。2021年度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获批重大项目1项,争取资金300万元,项目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学生创新创业条件。学院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按照“自主选题、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模式,统一组织实施大创计划项目,2021年获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13项,资助资金13万元,参与学生200余人,这些项目极大地带动了一批热爱科学、锐意创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学院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参加。2021年,有3个团队分别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银奖、铜奖,有2名学生获得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三等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