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防灾科技学院 (最高/最低分) | 西昌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03(本科批)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0 | 理科 | 533/532(本科批)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9 | 理科 | -/498(本科二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3 |
| 重庆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 湖南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 山东 | 水利水电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98 |
| 福建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6 |
| 安徽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9 |
| 江苏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9 |
(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水工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力,能在水利、水电等相关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四川省特色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整体实力强,依托凉山州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建有六个“工学结合”的实践实训基地。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以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最新的岗位技能,能有效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岗位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能承担专业技术指导或管理工作。
就业前景:按照“岗位引导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实现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建造师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到相应的水利、水电等企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来该专业就业率在98%以上,考研率在20%以上。
核心课程: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岩体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水文学及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工钢筋砼结构学、建筑材料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8 |
| 福建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6 |
| 江苏 | 水利水电工程(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6 |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 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科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凝练整合12个支撑学科及34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学科体系和支撑科研平台体系,包括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及90余个各类实验室,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仪器设备总值2.98亿元,生均3.30万元。建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成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工程结构减震隔震、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等24个校属科研机构。
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培养方向。
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68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2亿元,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20项。
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①学费(依据冀价行费〔2018〕93 号文件及《防灾科技学院2019年招生章程》规定):文科类专业每生每年 4600 元,理科类专业每生每年 4900 元。(各专业收费标准详见附件);
②住宿费: 800 元/年;
③教材费:600 元;
④体检费:60 元;
⑤军训服装费:88元/ 套;
⑥大学生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依据《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廊坊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要求,2019级新生入学应参加廊坊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学生个人缴费金额及方式以廊坊市政府 2019 年相关文件要求为准。医保报销需要持有社会保障卡,已有社会保障卡的学生需自带到校,无社会保障卡的学生入学后按照学校相关通知,自行网上申请并缴纳费用。
依据“冀价行费〔2018〕93 号”文件规定的专业分类表
序号 |
专业 |
类别 |
序号 |
专业 |
类别 |
1 |
测绘工程 |
理科类 |
15 |
会计学 |
文科类 |
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类 |
16 |
计算机类 |
理科类 |
3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理科类 |
17 |
金融学 |
文科类 |
4 |
地理科学 |
理科类 |
18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理科类 |
5 |
地球物理学 |
理科类 |
1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类 |
6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理科类 |
20 |
通信工程 |
理科类 |
7 |
地质工程 |
理科类 |
21 |
投资学 |
文科类 |
8 |
地质学 |
理科类 |
22 |
土木工程 |
理科类 |
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类 |
23 |
网络与新媒体 |
文科类 |
10 |
工程管理 |
理科类 |
24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类 |
11 |
工商管理 |
文科类 |
2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类 |
12 |
公共事业管理 |
文科类 |
26 |
英语 |
理科类 |
13 |
广告学 |
文科类 |
27 |
资源勘查工程 |
理科类 |
14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类 |
28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类 |
| 29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理科类 |
每天三顿在校内餐厅用餐,平均20元以内可解决问题,保证吃饱吃好。
平均伙食为: 女生:400元/月左右。男生:600元/月左右。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
◆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先进集体
◆四川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校
◆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四川省园林式校园高校
◆四川省文明校园
◆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概况
西昌学院位于美丽温润的四川省西昌市,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四季如春,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被誉为“月亮城”;西昌还是卫星升起的地方,被誉为“航天城”。学校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2015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01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20年正式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2021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秉承“审慎明笃”治学精神,弘扬“明德、乐学、求实、至善”校训,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协同化”办学。
学校现有北、南、西校区,占地1900亩,全日制在校生201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4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86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涵盖九个学科门类,以农学、教育学、工学为重点。作物学、民族学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电子商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动物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土木工程、动物科学、小学教育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4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土木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农学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近5年,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26项;省部级项目立项91项,州厅级及其他项目553项,横向项目64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10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哲社成果奖7项;获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76项;审定作物新品种7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SSIP等检索收录174篇;出版专著80部;转化推广科技成果62项,签定“三技”合同119项;新建科研平台25个,科研团队36个。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立足凉山、面向四川、辐射西南,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已建成园林式生态文化校园,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园林式校园”称号,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南校区坐落在国家AAAA级名胜风景区泸山脚下,邛海之滨,北校区位于高速公路出口附近,机场路旁。
就业创业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居全省高校前列。自2005年以来,在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选活动中,学校连续5次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每年立项大学生课外科研基金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项目200余项,项目经费100余万元。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专业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200余项。
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攀钢集团西昌钢钒、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建新工科产业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等签订合作协议,选派近百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出国交流访问;现有巴基斯坦、也门、卢旺达、加蓬、乍得、摩洛哥等国留学生在校就读。
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每生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每生5000元;
国家助学金:每年评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分为三个等次:三档4500元、二档3300元、一档2100元;
国家助学贷款:考生主要在生源所在地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
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设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
另有多种国内外企业及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
2021年我校共向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4000余万元。
招生信息网:https://zszhpt.xcc.edu.cn
咨询电话:0834-2580038、0834-3958959、0834-2580029
通信地址: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师范)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介绍和水利水

西昌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

西昌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

西昌学院体育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西昌学院运动康复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西昌学院学前教育(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师范)

西昌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范)

西昌学院小学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西昌学院社会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西昌学院金融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