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 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 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 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能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 能,能够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 过程。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备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人 际交往意识;要求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还应具 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艺术、历 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配件 设计以及成衣制作的能力,掌握服装美术知识、服装画、服装色彩、图案设计、手工印染、摄影等一 些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2.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服装广告设计、商品展示设计的能力;
3.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市场预测的 初步能力;
4.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审美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 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西方服装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由所属教育范畴的艺术实践和属综合教育 范畴的社会实践共同构建而成,目的是着重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与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结合社会、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服装加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金属 加工车间等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文为主的多科性地方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始建于1954年,历经重庆市中学教师业余进修学校、重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教育学院三个时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重庆教育学院基础上改建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力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特做强非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努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位。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与教育部规建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儿童研究院”,是“‘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部“云数融合科教创新”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重庆市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文明校园和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学校现有学府大道和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2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9个实验实训中心下辖各类实验实训室94个,截至2020年底,拥有图书资源总量198.35万册以及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各种数字资源。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围绕重庆教育、信息、商贸、文化、健康等五大重点产业服务领域进行布局,现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围绕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三大领域,构建“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特色专业集群,大力促进师范与非师范相互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已获批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重庆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点3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4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重庆市本科特色专业6个。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生命线,不断深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师范与非师范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校政企协同、一二三课堂协同的“一中心两融合两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2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755项,其中国家级684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高于重庆市本科平均水平。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建以来,学校引培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整体素质优良、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31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47.54%;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7.96%;双师型教师占比23.77%。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3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2个。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依托自身办学资源禀赋及社会发展需求,以教育学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聚焦“服务0~12岁儿童成长”,提升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获教育部批复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合作共建全国首个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儿童成长的综合科研平台——儿童研究院,建设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儿童大数据重庆市工程实验室和启智众创空间等一批重庆市政府、市教委、市发改委和市科技局等研究开发平台。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科、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75项;公开出版专著、编著、译著10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24篇;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重庆市科技创新团队7个。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合作育人局面深度拓展。以推进产教融合为牵引,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等方式合作育人,积极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建成中兴通讯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与凤凰传媒、中兴通讯、东方宇新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国境外8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开展了交流合作,建成国际学院,引进美国、英国、西班牙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与313家地方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
67年来,学校形成“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创新求真”的校风品格,培育出“正德厚生·博学善教”“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优良教风和学风。面向新时代,学校将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力度,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将学校建成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及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0人,现有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自2018年起,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建设法律、电子信息、艺术、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余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最美教师”“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8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5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建制实验(训)室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训)分室14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设有重庆市欧美同学会海归博士工作站。馆藏纸质图书229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28个。学校现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4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24门。有合川区技术创新中心5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质量工程项目15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
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办教育党建学习基地”“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近7万名合格人才,已有1800余人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建有9个风味特色食堂(其中3个清真食堂),方便满足了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需要。
严格按重庆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学费,普通文理本科学费15000-16000元/生•年;艺术类本科学费18000元/生•年;住宿费:具体收费以学生居住的寝室类别为准,详细收费标准见《招生简章》及《新生入学指南》并在新生报到现场进行公示。学生退(转)学退费,按《重庆市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如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退费计算时间以学生按规定办妥退学手续时间为准,计退剩余的学费和住宿费。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新闻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英语(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英语(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师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汉语国际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重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